科技申報全服務,政府補貼零距離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資訊>新聞詳情
 
【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關于印發《中山市就業創業資金管理辦法》       [發布時間:2022-6-27]
 
各有關單位: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廣東省關于促進就業創業的決策部署,切實做好我市就業創業工作,優化就業創業專項資金管理,規范就業創業補貼的申領和發放,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高質量就業的民生需求,經市政府同意,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結合本市實際,對原《中山市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中人社發〔2018〕344號)進行了修訂。修訂后的《中山市就業創業資金管理辦法》將從2022年8月1日起實施,請遵照執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規范和加強就業創業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廣東省財政廳 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省級促進就業創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粵財社〔2019〕211號)、《中山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中府〔2020〕14號)、《中山市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就業若干政策措施》(中府〔2021〕59號)等相關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中山市就業創業資金(以下簡稱專項資金)是指市財政通過預算安排用于我市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和職業培訓,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發展的財政資金。

第三條 專項資金的管理和使用遵循“依法依規、公正公開,突出重點、科學分配,注重績效、規范管理”的原則。專項資金實行預算管理,專款專用。

         第四條專項資金總體績效目標為:擴大和促進就業,提升勞動者職業技能水平,鼓勵自主創業,提升公共就業人才服務能力,改善就業創業環境。

第二章 部門職責

第五條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專項資金的使用和管理,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專項資金的統籌管理,其他部門根據本部門職責協助開展工作。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

(一)牽頭擬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及配套操作規程;

(二)全面負責專項資金預算編制和執行,對資金支出進度、績效、安全性和規范性等負責;

(三)對下達各鎮街的專項資金執行情況承擔指導和監管責任;

(四)負責項目庫管理,申報專項資金預算、目錄清單、績效目標,制定明細分配方案;

(五)制訂下達任務清單,對專項資金執行情況和績效運行進行日常跟蹤監管,組織用款單位開展績效自評;

(六)負責專項資金績效管理、信息公開;

(七)對保留市級審批權限的專項資金,組織項目驗收或考評,審批項目變更事項;

(八)對專項資金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市財政局負責:

(一)匯總編制專項資金預算,審核專項資金目錄清單、績效目標等;

(二)辦理專項資金下達和撥付;

(三)對預算執行和績效運行開展監控通報,組織開展績效評價。第六條各鎮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承擔市級下達專項資金的預算執行、績效目標監控、任務清單實施的主體責任,確保完成市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下達的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負責鎮街項目庫管理,組織項目實施和監管,加強資金管理,做好信息公開、績效自評、項目驗收考評等工作;接受市級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各鎮街財政部門將市下達的專項資金納入預算全流程規范管理,及時轉下達和撥付資金,分清項目核算,并做好各項目預算執行情況統計,做到全流程規范管理。接受市級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第七條項目承擔單位對項目實施和資金使用負責,嚴格執行專項資金預算,具體組織項目實施,加強財務管理,接受驗收考評、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等。


第三章 就業扶持資金

第八條就業扶持補貼包括社保補貼、崗位補貼、求職創業補貼、基層就業補貼、就業見習補貼、吸納就業補貼、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生活補助、家政服務企業商業保險補貼、就業服務補助和購買就業服務補助等。
第九條社保補貼包括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小微企業社保補貼、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和員工制家政企業社保補貼。

(一)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社保補貼。用人單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本省及協作地區的脫貧人口,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一年的,勞動合同不作時間要求,下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每月按用人單位為符合條件人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包括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工傷保險費、生育保險費,下同)給予用人單位補貼,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以初次申請年齡核定,下同),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三年。(二)小微企業社保補貼。小型微型企業招用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用人單位為符合條件人員實際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給予用人單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年。(三)靈活就業社保補貼。就業困難人員或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實現靈活就業,向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以靈活就業類型登記就業,并以個人身份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每月按不超過其實際繳費額50%的標準給予符合條件人員補貼,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三年。已享受市財政“農轉城”“中人”養老保險補貼的就業困難人員,按其實際繳納社會保險總額的50%扣減市財政補貼部分后給予差額補貼。(四)員工制家政企業社保補貼。家政服務企業招用家政服務人員,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每月按不超過用人單位為符合條件人員實際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給予用人單位補貼,每人最長可享受三年。同一員工先后被多個員工制家政企業招用并申領本項補貼的,補貼期限累計計算。同一人員在同一單位就業的,本項補貼與其他社保補貼不疊加享受。

勞務派遣單位不得申請享受本條所列社保補貼政策。第十條崗位補貼包括一般性崗位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和公共就業服務崗位補貼。

(一)一般性崗位補貼。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除外)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本省及協作地區的脫貧人口,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實際招用人數給予用人單位每人每月200元一般性崗位補貼。補貼期限除對距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三年。

(二)公益性崗位補貼。用人單位開發經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公益性崗位,招用就業困難人員或本省脫貧人口,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實際招用人數給予用人單位公益性崗位補貼,補貼標準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執行。補貼期限除對距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三年。其中大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重度殘疾人等特殊困難人員補貼期滿后仍然難以通過其他渠道實現就業的,可再次按程序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安置一次,并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和財政部門備案,相關補貼期限重新計算。

(三)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困難人員或本省脫貧人員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認定的鄉村公益性崗位就業,并簽訂勞動合同、用工協議或勞務協議,每人每月按中山市最低工資標準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一年。

(四)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到鄉鎮(街道)、村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或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服務基層項目(機關事業單位編內人員除外),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每人每月按200元標準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崗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三年。本項補貼與公共就業服務崗位補貼、基層就業補貼不得疊加享受。(五)公共就業服務崗位補貼。畢業兩年內的高校畢業生到中山市基層公共就業創業服務崗位就業,并按要求完成相應公共就業創業服務任務的,每人每月按當地(鎮街)同條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工資水平(包括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單位繳納部分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三個部分)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兩年本項補貼與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基層就業補貼不得疊加享受。第十一條求職創業補貼。屬于中山市內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畢業學年學生,并且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按每人3000元標準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

(一)城鄉困難家庭(低保家庭、殘疾人家庭、脫貧人口家庭、特困職工家庭)成員;

(二)特困人員;

(三)殘疾人;

(四)曾獲得國家助學貸款。

第十二條 基層就業補貼。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社會組織等就業,或到鄉鎮(街道)、村居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崗位就業(含參加政府部門組織的服務基層項目,機關事業單位編內人員除外),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并按規定繳納六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的,按每人3000元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一次性補貼。

本項目補貼與高校畢業生基層崗位補貼、公共就業服務崗位補貼不得疊加享受。

第十三條就業見習補貼。用人單位(勞務派遣單位除外)組織畢業兩年內高校畢業生或16~24歲失業青年參加就業見習,每月按不低于本市最低工資80%的標準對見習人員支付工作補貼,按每人每月不高于本市最低工資標準且不高于用人單位實際支付的工作補貼金額給予用人單位補貼,補貼期限最長為十二個月。第十四條吸納就業補貼包括吸納退役軍人補貼、吸納脫貧人口就業補貼和員工制家政企業吸納就業補貼。

(一)吸納退役軍人就業補貼。用人單位(機關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單位除外)招用退役一年內軍人,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一年以上社會保險費的,按每人1萬元的標準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補貼。(二)吸納脫貧人口就業補貼。用人單位(機關事業單位、勞務派遣單位除外)招用本省及協作地區脫貧人口,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六個月以上社會保險費的,按每人5000元給予用人單位一次性補貼。

(三)員工制家政企業吸納就業補貼。家政服務企業招用家政服務人員,并與其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按規定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上一自然年度家政服務人員月平均失業保險繳費人數達到30人以上,按上一年度月平均繳費人數,每人1000元(不足一人部分不計算)給予用人單位補貼。補貼期限為每年一次。本項補貼與創業帶動就業補貼不得疊加享受。第十五條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生活補助。相關人員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組織的“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并在計劃實施期間,按計劃安排在本市就業的符合條件人員,給予每人每月1000元補貼,補貼期限最長不超過十八個月。第十六條家政服務企業商業保險補貼。家政服務企業招用家政服務人員,與其簽訂勞動合同或服務協議,由家政服務企業出資為其家政服務人員購買家政服務商業保險,按家政服務責任保險、意外傷害保險保費的50%給予符合條件的單位補貼,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50元。補貼期限為每年一次,最長不超過三年。第十七條就業服務補助包括職業介紹補貼、就業失業監測補貼、駐外勞務工作站補貼。

(一)職業介紹補貼。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推薦勞動者到本市重點用工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就業,相關人員穩定就業并參加社會保險六個月以上,可申請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為400元/人。

(二)就業失業監測補貼。監測點承擔并按要求完成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委托的就業失業監測任務的,給予監測點負責就業失業監測任務的工作人員每月200元的補貼;每增加一項監測任務再提高50元。

(三)駐外勞務工作站補貼。與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簽訂《勞務合作協議》并建立勞務工作站的外省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人力資源機構和學校等,在簽訂《勞務合作協議》后,按年度為中山市企業輸送不少于50名勞動力并就業滿兩個月以上的,給予每個勞務工作站每年1萬元補貼。第十八條購買就業服務補助。本市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可以向符合條件的服務承接主體購買基本就業服務成果并給予補助,國家、省市已有補助標準規定的,按相關規定執行。國家和省未制定標準的,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財政局根據服務人數、成效和成本等因素確定具體標準或項目預算。本市購買就業服務包括就業專員服務、公益招聘服務、有組織勞務輸出服務、返鄉返崗交通服務、就業失業監測服務、校內就業創業指導服務、人力資源市場信息調查和發布服務、赴外省市開展就業服務等。

(一)就業專員服務。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行業協會、社會組織為重點用工企業、先進制造業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的就業專員服務。

(二)公益招聘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公益一類除外)、學校就業指導機構、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的線上線下公益性招聘服務;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有“共享用工”需求的企業提供免費對接服務。(三)有組織勞務輸出服務。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勞務經紀人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組織下開展跨區域勞務輸出服務。

(四)返鄉返崗交通服務。對交通運輸企業為務工人員提供的返鄉返崗專車、專列、專機等服務。

(五)就業失業監測服務。企業、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等提供的專項就業失業監測服務。

(六)校內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由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校設立的就業創業服務站,為學生提供的職業指導、技能培訓、政策指引、活動組織等服務。

(七)人力資源市場信息調查和發布服務。企業、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等提供的企業薪酬調查、人工成本監測、最低工資標準評估、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調查等服務。

(八)赴外省市開展就業服務。由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組織用人單位赴外省市開展人力資源合作洽談、現場招聘會、勞務對接和校企合作等服務。

(九)其他服務。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公益一類除外)、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企業、行業協會、社團組織、示范性創業孵化基地、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提供的其他基本就業創業服務。


第四章 創業扶持資金

第十九條創業扶持補貼包括創業培訓補貼、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租金補貼、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創業孵化補貼、創業項目資助、特色創業實訓項目開發服務補助、就業創業平臺補助和創業服務補貼等。第二十條創業培訓補貼。創業培訓定點機構(或特色創業實訓承辦機構)為有創業要求和培訓愿望并具備一定創業條件的城鄉勞動者(含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在校生)提供免費創業培訓,并且勞動者參加創業培訓后取得創業培訓(實訓)合格證書的,按以下標準給予培訓機構補貼:

(一)創辦企業培訓每人最高可補貼1500元;

(二)網絡創業培訓每人最高可補貼2000元;

(三)特色創業實訓每人最高可補貼2800元。符合條件的人員每種類型只能申請一次創業培訓補貼,每年最多申請一種類型。創業培訓機構應于證書核發之日起十二個月內向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第二十一條一次性創業資助。初創企業在本市登記注冊滿六個月,申請補貼前連續三個月有在職員工(不含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正常繳納社會保險費,申請時未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初創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女性不超過55周歲、男性不超過60周歲)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給予創業者一次性1萬元創業資助:

(一)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五年內)和畢業五年內的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

(二)軍轉干部、退役軍人;

(三)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本省脫貧人口;

(四)返鄉創業人員,具體包括:戶籍地為中山市,離開戶籍所在地市外出求學(指在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求學,下同)、務工后返回原戶籍地所轄鄉鎮創業的勞動者(以營業執照所載地址為準);

(五)創辦驛道客棧、民宿、農家樂的人員。符合條件人員和創辦主體只能享受一次創業資助。

第二十二條創業租金補貼。初創企業租賃場地用于經營(租賃地址與注冊登記地一致),相關場地非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自有物業;申請補貼前連續三個月有在職員工(不含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正常繳納社會保險費,申請時未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初創企業的法定代表人或經營者(女性不超過55周歲、男性不超過60周歲)符合以下條件之一的,給予創業者每年最高6000元的租金補貼,補貼期限累計不超過三年:

(一)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五年內)和畢業五年內的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

(二)軍轉干部、退役軍人;

(三)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本省脫貧人口;

(四)創辦驛道客棧、民宿、農家樂的人員。

第二十三條創業帶動就業補貼。初創企業招用員工(簽訂一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申請補貼前連續六個月為招用員工繳納社會保險費且申請補貼時仍在本企業就業,法定代表人或個體戶經營者除外)的,符合條件的用人單位(所有股東均為法人股東的企業、勞務派遣單位除外)按以下標準給予補貼:

(一)招用3人以下的按每人2000元給予補貼;

(二)招用4人以上的每增加1人給予3000元補貼,總額最高不超過3萬元。

初創企業吸納勞動者就業申請補貼后十二個月內,不同初創企業吸納同一勞動者就業的不能再次申領補貼,同一法定代表人名下有多家初創企業的,只有一家可申請創業帶動就業補貼。第二十四條創業孵化補貼。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認定的創業孵化基地為普通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技工院校學生(在校及畢業五年內)、畢業五年內的出國(境)留學回國人員、港澳臺青年、就業困難人員、返鄉創業人員、退役軍人等六類創業者提供一年以上的創業孵化服務并孵化成功(入孵團隊在孵化期內登記注冊,六類創業者為法定代表人),且入孵創業實體的營業執照地址在基地地址范圍內,申請時未被市場監管部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的,給予符合條件的創業孵化基地運營主體或主辦單位按每年每戶3000元標準給予補貼。補貼期限從登記注冊之日起算,最長不超過兩年。同一個法人有多家創業實體入駐創業孵化基地的,只有一家企業符合補貼條件。第二十五條創業項目資助包括創業項目資助、“粵菜師傅”創業店資助和留學人員創業項目資助等。

(一)創業項目資助。對獲得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國家有關部門和廣東省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市政府組成部門、直屬機構主辦的創業大賽前三名(或相當獎級),在本市辦理工商營業執照或其他法定注冊登記手續,本人為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負責人,并于獲獎之日起兩年內在本市登記注冊的創業項目,正常經營滿六個月,給予10萬元資助(相同參賽項目或多人參加同一項目,不重復享受項目資助)。

(二)“粵菜師傅”創業店資助。扶持“粵菜師傅”自主創業,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遴選通過的,給予每家創業店15萬元的自主創業補助。

(三)留學人員創業項目資助。留學人員創辦的企業經批準入駐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后,符合有關規定的,可申請最高200萬元的啟動經費扶持。第二十六條特色創業實訓項目開發服務補助。企業、行業協會、社團組織、培訓機構等開發的與創業行業、項目相結合的創業培訓實訓課程體系(包括培訓內容、過程管理、師資管理、考核評價等一整套的技術標準),可按每個項目不超過20萬元的標準補助,同一項目只能補助一次,每年開發項目數不超過4個。第二十七條就業創業平臺補助包括示范性獎補和創業孵化平臺補助等。

(一)示范性獎補。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認定為中山市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給予一次性30萬元獎補;認定為中山市示范性就業幫扶基地、家政服務培訓示范基地的,給予一次性15萬元獎補;認定為返鄉創業孵化基地的,給予一次性10萬元獎補。同一主體先后被認定為本款基地的,按照國家級、省級、市級、縣(區)級可疊加、同一級別僅就高的原則獎補。

(二)創業孵化平臺補助。對政府投資建設的廣東中山高校畢業生農業創業孵化基地、中山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中山市易創空間創業孵化基地、中山留學人員創業園等就業創業平臺符合有關政策規定的經費給予補助。第二十八條創業服務補貼包括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補助、幫扶創業補貼、創業大講堂補貼和創業集市補助。

(一)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補助。本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組織所在地登記注冊五年內的有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經營者,參加高層次進修學習或交流考察,每人按1萬元標準給予資助。

(二)幫扶創業補貼。創業導師與創業者簽訂幫扶創業協議并向創業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為創業者提供一年以上期限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市場分析、項目策劃、企業經營管理等服務,按實際幫扶成功戶數,每戶給予創業導師3000元補貼。每位符合條件的創業導師幫扶同一名創業者,只能享受一次幫扶創業補貼。

(三)創業大講堂補貼。創業導師到市內高校、技工院校、中職學校、村(社區)開展創業大講堂授課,聽課學員達30人以上,參照市直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培訓費管理的相關規定給予創業導師授課補貼。

(四)創業集市補助。各鎮街為有創業愿望的在校學生、社會青年、市民免費提供線上線下創業集市攤位和基本設施、創業項目推介、創業指導和政策咨詢等服務的,給予每個攤位1500元,總額不超過10萬元補助。

第五章 職業培訓資金第二十九條職業培訓補貼包括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評價)補貼、技能培訓生活費補貼、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補助、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補貼、技能評價標準體系開發補貼、培訓課程標準開發補貼、考評員督導員考證補貼、職業技能大賽補助、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補助和大師工作室補助等。同一項目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與失業保險待遇有重復的,不可重復享受。

(一)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包含技能提升補貼(含項目制培訓補貼)、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補貼等。具體按《廣東省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補貼申領管理辦法》(粵人社規〔2019〕43號)和《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廣東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廣東省勞動力職業技能提升補貼申領管理辦法的通知》(粵人社規〔2019〕18號)有關規定執行。

(二)職業技能鑒定(評價)補貼。本市職業院校、技工院校為本校在校學生提供免費職業技能評價服務,且學生參加評價后取得中級工以上的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按每人200元標準給予符合條件的單位補貼。每名學生在校期間可享受一次。

(三)技能培訓生活費補貼。在本市就業的脫貧人口、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殘疾人、畢業兩年內“兩后生”中的農村學員和城市低保家庭學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并獲得本省頒發相關證書的,給予符合條件的人員每人每次500元一次性補貼。此項補貼與技能提升補貼一并申請。

(四)退役士兵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對符合本市安置政策的退役士兵在規定時間范圍內參加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的,給予學費或培訓補助,補助標準按照國家、省市的相關規定執行。

(五)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補貼。經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審核,取得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備案資格的企業,累計評出高級工20人以上的,給予企業一次性3萬元補貼。

(六)技能評價標準體系開發補貼。對急需緊缺、尚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的職業,由行業協會、企業、職業(技工)院校等單位自主開發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按程序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備案通過納入國家職業標準的,給予每個職業(工種)每個等級1.5萬元補貼。開發新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規范通過省職業技能服務指導中心驗收的,給予每個專項2萬元補貼。

(七)培訓課程標準開發補貼。鼓勵開發中山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傳統優勢產業、三項工程等所需的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標準,對納入省級目錄的,給予開發補貼,補貼標準按照《中山市職業技能培訓課程標準開發實施細則(試行)》(中人社發〔2020〕131號)執行。

(八)考評員督導員考證補貼。對在我市工作滿一年的(以參保為準),在廣東省內新考取職業技能鑒定考評員、質量督導員證書的個人,按工種給予每人一次性補貼500元,高級考評員按工種給予每人一次性補貼1000元。

(九)職業技能大賽補助。對職業技能大賽選手選拔、集訓、參賽、交流,賽事教練、專家聘請,大賽組織實施及獲獎獎補、大賽集訓基地建設等技能競賽工作予以資助。具體辦法另行制定。

(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補助。依托具備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的職業(技工)院校、職業培訓機構、公共實訓基地及大中型企業技能培訓中心,建設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對評審認定的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100萬元一次性資金補貼。

(十一)大師工作室補助。支持企業、行業協會、院校等申報大師工作室;對成功申報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單位給予一次性10萬元經費補助;對成功申報市級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且投入建設經費不少于30萬元的承辦單位,分兩年給予總額40萬元的經費資助;民營企業設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室,享受按現資助額度上浮10%的資助標準。被認定為國家級或省級大師工作室的,在中央或省財政資助基礎上給予1∶1比例的配套資助。

第六章 其他經費

第三十條三項工程經費主要用于落實省市關于三項工程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措施。

(一)“粵菜師傅”工程。重點用于資助“粵菜師傅”特色發展項目、標準體系開發、培訓基地建設、“粵菜師傅”獎補以及“粵菜師傅”東西部協作等。

(二)“廣東技工”工程。重點用于扶持技工院校發展、培育民辦培訓服務機構、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基礎建設和技能人才高質量發展聯盟建設等。

(三)“南粵家政”工程。重點用于資助“南粵家政”工程平臺載體建設、“南粵家政”獎補以及“南粵家政”東西部協作等。

第七章 預算編制與執行第三十一條專項資金全面實施項目庫管理,原則上提前一年組織項目論證研究和入庫儲備,項目入庫全流程文件應同步抄送同級財政部門。

(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加強與省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工作銜接,積極申報省級專項資金,按照省級專項資金項目入庫儲備有關規定,提前研究謀劃、評審論證,最大范圍申報上級資金。

(二)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會同市財政部門將已入庫的專項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在存續期內滾動安排,未納入項目庫的項目,原則上不安排預算。

第三十二條專項資金(含上級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編制“一年一定”。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年初預算編制環節準確選擇經濟分類科目,細化具體分配方案,按照“三重一大”有關要求予以審議,并報分管市領導專題研究后,納入部門預算管理。提前細化分配的專項資金中,屬對鎮街專項轉移支付的,應分鎮街、分項目編列。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應做好專項轉移支付提前下達工作,在編列預算后及時下達鎮街,提高預算的年初到位率。提前下達的專項轉移支付預計數與其前一年度執行數之比原則上不低于70%。其中:按因素法分配且金額相對固定的專項轉移支付預計數與其前一年執行數之比應當不低于90%;按項目法分配的專項轉移支付資金,已明確下年度擬實施的項目應同步提前下達,暫時無法明確具體項目的,提前下達鎮街資金切塊數。

第三十三條專項資金各“政策任務”應按規定申報績效目標,績效目標應合理可達到,由事業發展直接相關,可量化評估的數量、質量、時效、成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可持續影響、滿意度等績效指標構成。

第三十四條專項資金按照國庫集中支付有關規定及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辦理資金撥付手續。

第三十五條專項資金嚴格按經批準的預算執行,年度預算執行中一般不增加額度;年中經批準出臺新增政策的,原則上列入以后年度預算安排。

第三十六條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必須加強專項資金使用分配方面的財務管理:

(一)不得用于公用經費、人員工資福利、部門常規工作涉及的其他經常性經費支出以及基建工程項目,上級有關文件另有規定除外。

(二)必須嚴格按照相關的支出標準或有關規定開支,不得超標準、超范圍開支,原始憑證所反映的支出內容必須真實準確且與專項資金規定用途一致。

(三)項目承擔單位要健全報賬手續,嚴格報賬程序,規范財務審批,嚴禁“白條”入賬和大額現金結算,杜絕擠占、挪用、套取專項資金。

(四)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項目承擔單位要按照有關規定對財政專項資金進行會計核算,嚴格執行相關財務規章制度和會計核算辦法,并按規定編制財務報表。除國家有明確文件規定可設立財政專戶的,應嚴格執行財政專戶有關規定外,其他應實行單獨核算、專款專用的,按規定開支,不得與其他經費混淆使用。第三十七條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加強對專項資金執行進度和績效目標實現情況的跟蹤監控。對執行進度慢、績效目標偏離的,及時敦促項目承擔單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情況嚴重的,應按規定予以調整、暫緩或停止項目執行。市財政局定期對績效目標實現情況與預算執行進度情況進行通報。項目在執行過程中因故變更或終止的,項目承擔單位應逐級報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提出申請,對不涉及財政補助資金額度變化的,由相應批準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批,需要收回部分或全部財政資金的,由相應批準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同級財政部門辦理資金收回手續。

第八章 績效評價和監督管理

第三十八條專項資金實施全過程績效管理。采取“部門自評+財政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貫穿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的績效管理體系。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要組織市、鎮街和項目承擔單位申報績效目標,并開展績效自評。可根據工作需要聘請專家或第三方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市財政部門結合績效自評情況和當年工作重點,對專項資金進行自評核查或重點績效評價。評價結果作為專項資金安排、調整、退出以及責任追究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九條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負責對本部門管理和使用專項資金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對資金分配下達、項目實施、任務清單和績效目標實現、信息公開等進行全面核查;制定每年度專項資金核查計劃,對下屬單位、鎮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及項目承擔單位進行監督抽查。可通過自查、抽查形式開展監督檢查。根據工作需要可聘請專家參與監督檢查或聘請第三方開展內部審計。

第四十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項目承擔單位應自覺接受人大、審計、財政等部門的監督檢查,配合提供相關材料。

第四十一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加強對專項資金管理關鍵崗位和重點環節的廉政風險排查和防控,完善內控機制,加強對專項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全流程的監管。

第四十二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建立專項資金管理信用體系,對申請單位在專項資金申報、管理、使用過程中存在虛報、擠占、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的,按規定將失信信息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并向社會公開。情節嚴重的,原則上五年內停止其申報專項資金資格。

第四十三條專項資金實行責任追究機制。對專項資金使用管理過程中存在違規行為的單位、個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財政違法違規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法律法規及《中山市市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涉及違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九章 信息公開第四十四條除涉及保密要求或重大敏感事項不予公開的專項資金信息外,專項資金分配、執行和結果等全過程信息按照“誰制定、誰分配、誰使用、誰公開”的原則需通過門戶網站或其他媒體向社會公開。具體包括:(一)專項資金具體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及審批程序等。

(二)專項資金申報通知,包括申報指南、申報條件、扶持范圍、扶持對象、審批部門、咨詢電話等。

(三)專項資金分配情況。包括資金分配審批的內容和時間要求、分配辦法、分配子項目、審批方式、資金分配明細及金額、分配對象等。

(四)專項資金績效評價、監督檢查和審計結果。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將專項資金預算績效目標隨同部門預算公開情況予以公開;要將預算績效情況作為預算執行結果的組成部分,隨同部門決算公開情況予以公開;對納入績效評價范圍的預算支出,尤其是一些社會關注度高、影響面廣的民生項目和重點項目支出,要將績效評價結果及相應的績效評價報告等績效信息,予以公開。

(五)市財政部門要將專項資金重點績效評價結果報送同級人大參閱、同步向社會主動公開。

(六)專項資金發放執行部門要通過媒體、互聯網、手機移動端、粘貼布告等便于受益對象知悉的方式,在資金符合補貼范圍的對象中及時對補貼情況進行事前公示、事后公開。事前公示不得少于七天,事項公開要盡可能保障知悉范圍,長期可查。

(七)其他按規定應公開的內容,如公開接受、處理投訴、監督檢查情況等。

第四十五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應在相關信息審批生效后二十日內社會進行公開,公開時應注意保障企業的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

第十章 附則

第四十六條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財政部門應加強信息互通,對收到上級有關專項資金下達、使用、管理有關文件的,應及時以適當方式通知同級相關部門。

第四十七條以就業困難人員(脫貧人口)身份享受政策時,各項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的期限累計不得超過三年,首次享受時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以及國家和省其他另有規定的情形除外;以高校畢業生身份享受政策時,各項補貼社保,崗位補貼的期限累計不得超過三年。以創業者身份享受一次性創業資助、租金補貼的,在所創辦單位注銷前,不得享受就業扶持政策(靈活就業社保補貼除外)。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參照企業享受有關就業補貼政策,勞動者到上述單位就業的,視同到企業就業。分公司不得申請各項就業補貼,獲得總公司書面授權的除外。分公司不得申請各項創業補貼。本辦法所稱“以上”“以下”“不超過”“不低于”“不高于”“不足”等,均包含本數。

第四十八條退出實施的項目,原則上自政策退出之日起不再受理新的補貼申請(已受理的補貼申請可繼續審核撥付),以往文件有專門規定的、或具有一定享受周期且已首次受理的項目除外。涉及補貼標準、對象、條件等內容調整的項目,原則上自政策實施之日起執行調整后的規定,原具有一定享受周期且已首次受理的項目,可繼續按原規定享受。

        本辦法自2022年8月1日起執行,有效期五年。《關于印發中山市就業補助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中人社發〔2018〕344號)同時廢止。  
 
廣州高新企業認定申報、廣州研發機構建設專項申報、廣州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申報、廣州科技小巨人申報
咨詢熱線:020-28137746 | 13312803899
 

  • 公司總部:廣州市海珠區新港東路蟠龍新街3號2306室
  • 科技項目:13268222337 登記代理 020-89223340 科技項目顧問:13268222337
版權所有@廣州市元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粵ICP備17104736號-1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_中文字幕第九页_亚洲第6页